Wednesday, February 3, 2010

Wikipedia Notes -- Ming Dynasty

http://zh.wikipedia.org/zh-cn/%E6%98%8E%E6%9C%9D#.E6.9C.80.E5.90.8E.E7.9A.84.E6.8A.B5.E6.8A.97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
明朝是中国继周朝汉朝唐朝之后的盛世(黄金时代),史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然而元末时蒙古贵族有靡烂之象,亟需财帛,除了加重赋税以外还发行新钞“至正宝钞”并大量印制,导致金融紊乱,并饱受严重的通货膨胀,民不聊生。
hyperinflation in 14th century..


朱元璋
朱元璋采纳了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经过几年努力,朱元璋军事和经济实力迅速壮大。
朱元璋借此两兴大狱,即“胡蓝党狱”,几乎将功臣全部诛杀。开国功臣除了汤和外几乎全部被杀。朱元璋通过打击功臣、特务监视等一系列方式加强皇权。
汤和: 洪武十八年(1389年)告老还乡,赐第凤阳。(1388天下初定)

朱棣
建文帝立刻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谋削藩。周王、代王、齐王、湘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杀。结果燕王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南下,占领京师,是为靖难之役,燕王即皇帝位,改年号永乐。建文帝(惠帝)在宫城大火中下落不明。
在内政上,朱棣下令修大型类书永乐大典。在三年时间内即告完成。永乐大典有22877卷,又凡例、目录60卷,全书分装为11095册,引书达七八千种,字数约有三亿七千多万,且未有任何删节,这是之后的四库全书无法相提并论的。
Nice wikipedia at that time~
永乐三年开始,朱棣派宦官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规模空前,扩大了明朝的影响力。
但是永乐帝同样对异议者大肆杀戮.


由于朱元璋猜忌好杀,洪武十三年,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于是废去宰相一职,子孙不得复立。
相权与君权合而为一,明朝皇帝大权独揽,在世界政治史上明朝的政治体系也属于罕见的专制政体,施行军权行政权监察权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后期由于监察权被废止,国体失衡很快衰败。
由于国家事务繁多,皇帝无法处理,洪武十五年九月罢四辅官,仿宋殿阁制设内阁。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相当于今日总统府秘书长的职务(但后来内阁的地位逐渐提高,内阁首辅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
内阁大臣与皇帝沟通,全赖司礼监(宦官)。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意欲占领朝鲜。万历廿五年后,日本再次进攻朝鲜,战争进入僵局状态。万历廿六年,丰臣秀吉逝世,日本军心动摇,结果大败逃回日本。此即为壬辰卫国战争。这次战争严重削弱了明朝与朝鲜两国,明朝在张居正期间积蓄的国力大量被消耗,日本复又陷入分裂,女真部落成为相对的得益者。

手工业方面,明代仍然延续了元代的匠籍制,也就是规定全国技术好的手工业工人必须于官营手工业部门服务的制度。
景德镇成为了世界瓷都。然而明代推行“重农抑商”的原则以及严厉的海禁政策,使得商业受到了一定的压制,但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废除海禁后,海外贸易重新活跃起来,全盛时远洋船舶吨位高达18000吨,占当时世界总量的18%。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59,873,305人。
明思宗崇祯十三年(1640年):140,000,000人。
So now the population is 10 times..

明代沿袭了元代,将人户分为民、军、匠三等。手工业者为匠籍。匠籍、军籍比一般民户地位低,不得应试,并要世代承袭。若想脱离原户籍极为困难,需经皇帝特旨批准方可。

明代的文化事业非常发达。在文学方面,中国小说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三本就是出于明朝。写于万历年间的《金瓶梅》则侧重于描写市民阶级的生活。

哲学思想上,王阳明继承陆九渊的“心学”并发扬光大,他的思想强调“致良知”及“知行合一”,并且肯定了人的主体性地位,将“人”的主动性放在学说的重心。而王阳明的弟子王艮更进一部的强化了此方面的论述,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肯定了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意义。而李赞则更肯定了“人欲”的价值,认为人的道德观念系源自于对日常生活的需求,表现追求个体价值的思想

明代早期,社会风气比较节俭。后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以及政府控制力的下降,社会风气转向浮华与奢糜,不论士大夫或百姓,在饮食、居住、穿着、娱乐各方面都更为讲究,与过去儒家崇尚简朴的风气有很大的差别。商人的地位也明显提高。明代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社会生活最丰富的朝代。

著名的书画家如擅长花鸟的徐渭、擅长人物画的陈洪绶,“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山水画大师董其昌

明朝的宫殿建筑也十分宏伟,故宫即为例证。明朝各种历制建筑也十分严谨工整。天坛太庙社稷坛孔庙都是十分巍峨庄严的建筑。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