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17, 2012

稻城亚丁✿香格里拉❀丽江▪游记

在米国就一直幻想着这次旅行。米国本土已游历不少,可是对自己的家乡却知之甚少。趁着这次回国的机会,想靠着自己的努力去探索一次家乡。



这次旅行走了一个大环线,经过了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部,大多是藏族自治州,囊括了云南的和四川的香格里拉。时间比较紧张,总共花费6天,因为想赶回家陪父母过中秋节。除了从成都到丽江是坐飞机,其余路线都是坐大巴,为的是领略沿途风景。具体路线是:成都->丽江->中甸(云南的香格里拉)->稻城亚丁(四川的香格里拉)->成都。蚂蜂窝(http://www.mafengwo.cn/)网站上的攻略给了不少帮助,还有一个叫高德(http://mobile.amap.com/)的手机导航应用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可以下载离线地图,这样没有3G连接一样可以知道自己的所在位置。

在游历了丽江,普达措国家公园(香格里拉),稻城亚丁自然保护区之后,觉得亚丁是最美的,所以也为亚丁码了最多的字。对丽江和中甸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直接跳到稻城亚丁篇。



== 丽江 ==
9月24号晚上10点从成都坐飞机到丽江,到丽江已是晚上11点过,继续坐大巴约30分钟到丽江古城,然后找旅馆住下。第一次一个人在中国旅行,心情比较激动,加上一晚上与蚊子的亲密接触,几乎没怎么睡着,于是就这样熬到了天亮。

第二天早上不到7点便出门闲逛,天微微发亮,古镇街道上几乎不见一人,店面也都紧闭,十分安宁。听闻丽江粑粑很有名,作为早餐不错,于是肌肠碌碌的我便到处寻觅此物。最后在五一街上的一家小店坐了下来,要了一个粑粑和一碗豆浆,边吃边与店里的服务员小妹闲聊。

小妹问我今天打算去什么地方,我说我准备上午逛逛古城,下午两三点便去香格里拉。小妹问我大巴票买了没,我说还没,听客栈老板说最近票很好买。旁座一个男生听后,提醒我说不一定,还是早早把票买了的好。于是小妹又详细的告诉我如何去车站(先走到古城入口处,也就是大水车那里,然后坐11路公共汽车)。我谢过小妹,便匆匆去买票。

来到车站,买了一张下午3点去香格里拉的车票。丽江到香格里拉从早上7点到下午5点都有班车,一共15个班次,加上最近非节假日,票并不是很紧张。虽然那个男生的提醒是false alarm,不过对于我这个时间比较紧张计划不容改变的游客,还是应该早早把票买好的好。

买完票我又回到古镇,这时天已大亮,小店也都开门,卖织制品的,木刻的,好不热闹。不过的确商业气息较浓,不对我的口味,随随便便逛后我便寻找我这个吃货的下一个目标:丽江著名小吃鸡豆凉粉。鸡豆是丽江特有的一种豆类,用鸡豆做成的凉粉就叫鸡豆凉粉。据攻略上介绍,鸡豆凉粉要去88号小吃店,那里最正宗,我便一路摸到了五一街88号。谁知店家说鸡豆凉粉12点才有,我就只好又去闲逛两圈。回到小吃店,结果店家又说得等到12点半,已经肌肠碌碌的我想想干脆边吃边等,于是先点了一碗纳西炒饭。炒饭的味道不错,不知不觉一大碗被我吃完了,临着要吃完,鸡豆凉粉才上,我却没了肚子。我尝了几块凉粉,觉得与在四川吃的普通凉粉差别不大。


其他著名美食还有米灌肠(大米+猪血+蛋清灌进大肠),琵琶肉(烟熏猪肉),纳西烤鱼,腊排骨和牦牛酸奶。只可惜我没那么大的胃口,不能一一尝试。

磨蹭到2点,终于挨到了去香格里拉的时间。丽江或许适合悠闲的小假,却不是我的type。

== 中甸(云南的香格里拉) ==
丽江到香格里拉187公里,不堵车4个小时,路况不错。期间风景也算怡人,竟看到了梯田。丽江到香格里拉会经过虎跳峡,听说去那里徒步不错,只可惜我行程紧张,只好作罢。

“香格里拉”为藏语的音译,意思是“心中的明月”,指一种理想的生活的地方。英语为Shangri-La。1933年美国小说家James Hilton在小说《Lost Horizaon》里描绘了一块永恒和平宁静的土地,香格里拉之名便源于此。香格里拉的具体位置无人知晓,目前有两处宣称自己是真正的香格里拉:云南的中甸和四川的亚丁。不管谁是真正的香格里拉,此次的大环线都会经过,就让我用自己的眼睛来评判吧。

大约7点半我到了香格里拉客车站。香格里拉海拔约3300米,丽江却只有2416米,上升了将近1000米,气温大幅下降。我一下车,顿时感到嗖嗖凉意,后悔没多穿点衣服。打车到古城,找到青年旅社放下行李,便出去觅食。途中经过古城口的广场,看到当地人和旅客们围成一个大圈跳着舞。据说此项目每晚都有。

回到旅社,打听第二天有没有人拼车去普达措国家公园,无奈竟然没有。攻略上说客车站刚开通了去普达措的班车,于是决定第二天早早的去车站买票。

第二天早上大约7点半来到车站,问道是否有去普达措的票。票务员告诉我去普达措一天只有两班车,8点一班,9点半一班,回程时间分别是下午两点半和四点。8点的已经卖完,我便买了一张9点半的,顺便再买了一张第二天去稻城的票。看看时间尚早,我想不如去尝试一下藏族人民的青棵饼当作早饭,于是瞅着一家有藏民的店钻了进去。老板娘给我热了一个青棵饼,我尝了尝,不知道是我的味蕾不够敏锐,还是这饼本不是青棵做的,我竟觉得这青棵饼就是压扁了的馒头。

磨蹭到9点半终于上了车,一路上心情大好,这么多天总算要进入正题了:探索那传说中的香格里拉。什么样的景色才值得上香格里拉这个称号呢?我拭目以待。

大约10点左右大巴开到了普达措国家公园,据说此公园是第一个建立的国家公园。我买了票,迫不及待的想进去探索,谁知进去之后却大失所望。一句话形容就是:“普通的景色,却诸多限制”。

首先,普达措一共三处景点,属都湖(海拔3705米,电影《无极》取景地),弥里塘和碧塔海(海拔3539米)。个人感觉属都湖和碧塔海就是两个大湖,非要加点特色,就是湿地中的大湖。听说6,7月份有奇观“杜鹃醉鱼”(含有微毒的杜鹃花叶落在水面被游鱼吞食,游鱼便如同醉了一般漂浮在水面上,不过放心,鱼儿们并没死,一会儿又活蹦乱跳了),也许那个时候更有特色吧。弥里塘就更让人失望了,大巴停靠在一个观光点,给人5到10分钟拍照,而景色大致就是在公园外面也能见的蓝天白云草地牛羊。(下面这张是我PS得最好看的照片了)


其次,整个公园仅属都湖和碧塔海总共有将近8公里的徒步路线,公园其他地方都置放着“请勿践踏”的标牌,把人局限在观光大巴和人工修砌的栈道上。虽说也能理解这些限制,中国人多,如果一人一脚,那么美景过不了多久就会荡然无存,但是个人感觉普达措还是可以开发更多可供游人徒步的路线。


下午4点大巴来接,带着失望我离开了普达措国家公园,下次如果来,必得选定合适的时间(6,7月份有奇观“杜鹃醉鱼”)。

回到香格里拉县城,晚上和大巴上结识的一对夫妇吃了顿土鸡火锅,又去超市采购了一点第二天大巴上的食物,便回到旅馆睡下了。原以为头一天没睡好,今晚一定能倒头就睡,没想到花了将近一个小时才睡着,睡到半夜又醒。可能是因为不适应高原的空气吧,氧气稀薄,呼吸困难。起来上了会网,结果又突然停电,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搞得要靠头灯洗漱。在这里提醒一下大家,这些地方停电听说是很经常的事情,所以要准备好手电,头灯以及充电宝一类的东西。

== 稻城亚丁(四川的香格里拉) 前篇 ==
早上7点半坐上从中甸去稻城的大巴,中甸去稻城大约11个小时车程,路况很差。泥泞的道路雨后尤其难走,应该需要四驱车吧。看着大巴师傅在狭窄的盘山公路上与大卡车错车,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稻城并不是最后的目的地,亚丁自然保护区才是。稻城到亚丁还需3个小时的车程,目前只能拼车前往。

刚上车的时候碰见两个阿姨和一个大叔。阿姨坐了我的位置说是要换换,我便说好,挨着大叔坐了下来。阿姨又问道去了稻城要不要拼车去亚丁,我说好,可是我时间很紧打算一天玩完所以必须当天去当天回。阿姨听闻面露不悦,劝说无用只好作罢。阿姨又问道小姑娘你一个人出来玩吗?我说是啊。阿姨道怎么坐大巴啊?我说我不敢开车。阿姨道不用开车啊,你在路边拦车搭别人的嘛,要是我再年轻个二十年,我才不会坐大巴呢。我笑笑不置可否。二十姨又继续海侃“要是我再年轻个二十年”,自弹自唱一脸陶醉。旁边的大叔是太原人,带着老婆孩子游完丽江香格里拉还想去趟亚丁,于是便自己上路了。大叔坐的是传说中的0号座位,就是不对外出售的保留位。二十姨在回想自己当年的同时不忘八卦大叔,于是我便知道了这位大叔有关系,买票比我们容易许多。跟大叔闲聊中大叔得知我在米国读博,便问道我是否打算回国,我回答后,大叔又道,最好不要找一个外国男友,我反问道为何,大叔道中国男人好,我笑,道,只可惜我不仅三高,还是第三种人,怕中国男人不要我。大叔听后,也笑,说,也是。

中甸去稻城的路上会经过一个叫大雪山垭口的地方,大巴转过几个弯眼前霍然开朗,一连串巍峨的山脉印入眼帘,虽然山尖上已不见雪的踪影,但耸立在云中的山峰依然让人不由得敬畏起来。

一路上还碰见不少地段正在修路。这些修路的工人们大部分是年轻男子,也有中年一些的,甚至有些时候还能看见妇女。由于是土路,车子一过便尘土飞扬。看着那些裹着面巾的妇女在海拔将近4000米的偏僻山路上用铁铲一铲一铲的铲着沙土,我觉得自己幸福,也幸运多了。


晚上大约6点半到了稻城。在车上最终决定当晚赶到亚丁,回程再做打算。询问一下又有两人加入,一共六人拼车。搭车去亚丁之前我想先把稻城回成都的票买了,以免第二天买不到票。结果到了售票厅(说是售票厅,其实就是一个小屋子),一个人都没有。后来又陆续来了几个人,都是想买票,闲聊之间听说最近票不好买,没准需要提前两天。我一听顿时觉得很沮丧,因为如果我今天买不到票,那么中秋节估计是回不了家了。后来还是没有等来售票员,被告知第二天下午两点再来。但如果我今晚去亚丁,明天我人在亚丁,是不可能赶回来买大后天的票的,怎么办呢?我心一横,车到山前必有路,去了亚丁再说。

开车带我们去亚丁的是一个藏族小伙子,谈的是70块钱每人。虽说这个价格有些高(一般是50),但是想想是晚上开车也就算了。一路上二十姨仍然不停的“要是我再年轻个二十年”。刚加入的两人显然是摄影爱好者,表示很心疼背包里被颠簸的单反。大叔和我则窝在后座,继续忐忑。终于到了亚丁村,藏族小伙子把我们拉到他哥哥家住宿,条件简陋些,没法洗澡,洗脸刷牙只有屋外的一个水龙头池子,厕所也在外面,还停电。不过攻略上说整个亚丁村住宿条件都不好,所以估计这已经不错了。下车之后,二十姨表示对车价不满,试图少给,藏族小伙子急了。攻略上说藏族人不喜欢讨价还价,想不到二十姨不仅讨价还价,还是在坐了车以后。我和大叔表示无语,把自己那份给了之后,便匆匆回房休息了。

== 稻城亚丁(四川的香格里拉) 中篇 ==
晚上睡觉又是几个小时醒一次,有一次还有不明飞行物在拍打翅膀。没有电开不了灯,我就只好全身缩进被窝,耳不闻心不烦。好不容易捱到了6点,我打算起床上路去看日出。

屋外还一片漆黑,甚至还冒着零星小雨,我抬头望天,乌云密布。今天还能看见山峰么?我不由得担忧起来。往前走走,昨晚听藏族小伙子的哥哥说有一条小路通往景区入口,只需10分钟(走公路要30分钟)。我带着头灯四处探查,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这条小路的踪影,而且地势陡峭,不能瞎走,想想还是有GPS路线方便啊。此时路上已时不时的有车经过,据说是去赶骑马早班的(马的数量有限,要想骑上马,得趁早排队)。我想想不如搭个顺风车,还从来没搭过呢。这时只见远处来车,灯光不断靠近,我伸出右手,作出想搭车状,灯光越来越近,才看清原来是一老大爷骑着一摩托车。我问大爷是否可以载我一程,大爷看看我,说,不行。我有点沮丧,但想想算了,还是靠自己吧,又问道,那您知道那条小路在哪里吗,大爷说不知,我便别过大爷,继续带着头灯摸索。谁知没过几秒,大爷又突然叫住我,说道,上车吧,我先一愣,接着便欢天喜地的上了大爷的摩托车。

大爷把我载到景区门口(龙同坝),这时天已蒙蒙亮。我揣摩了一会门口的地图,拍了个照,便朝着冲古寺的方向走去。去亚丁游玩一般走两条线:龙同坝->冲古寺->珍珠海,龙同坝->冲古寺->洛绒牛场->牛奶海->五色海。汽车到了龙同坝便不能再前行,只能徒步,坐电瓶车,或者骑马。攻略建议第一天先从稻城出发到亚丁(3小时),然后剩余时间游玩珍珠海一线,晚上宿亚丁,第二天再游玩牛奶海/五色海一线。牛奶海/五色海一线据说不骑马不坐车来回需要12个小时。电瓶车可以从冲古寺坐到洛绒牛场,省来回4小时,还有8小时。我早上7点从龙同坝出发,那么大概下午3点便能回来,再花三小时赶回稻城,大概6点过,时间正好。珍珠海一线我是不打算去了,下次有机会吧。

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路上背包显得格外沉重,我不停的喘着粗气,不敢快走,怕高反,行动速度缓慢。好在一路景色怡人,且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唯一令人担忧的是头顶上密密麻麻的乌云,下阵雨不说,这些乌云会遮挡住三座雪山,而这三座雪山是亚丁不可不看的风景。三座雪山的名字分别是仙乃日(意为观世音菩萨,海拔6032米),央迈勇(文殊菩萨,5958米)和夏诺多吉(金刚手菩萨,5958米)。亚丁自然保护区的藏名叫“念青贡噶日松贡布”,意为“三怙主雪山”,在藏传佛教二十四大圣地中,排名第十一位,可见这三座雪山在藏民心中的地位。


约8点左右,我走到了冲古寺。冲古寺位于三座雪山脚下,一条路可到珍珠海,另一条路可到洛绒牛场。我买了去洛绒牛场的往返电瓶车票,省了来回4个小时的徒步路程。电瓶车大约需要开20分钟,不过这20分钟一点也不无聊,因为越往里风景越美。途中看到为人修建的徒步栈道,是那种架在湿地上的木制栈道,配上旁边已经渐黄的绒草,连栈道也是一道风景。下次有时间,定要连冲古寺到洛绒牛场这段路也徒步了。

洛绒牛场的风景已经很美,很多人就到此就止步不前了。接下去到牛奶海/五色海来回需徒步6小时,骑马3小时,且没有人工修砌的栈道,只有土路可走,加上下雨,路面十分泥泞,大部分人便不愿前往了。这样倒好,人少清净,我终于可以独自享受大自然了。去的路上刚开始只碰见5个徒步的人,一对老夫妇,一对年轻夫妇和一个文艺男青年。老夫妇和年轻夫妇是一个旅行团的,听说他们的旅行团相当自由,有点像驴友聚会,只包车和住宿,其他都自由决定。下次回国旅游的同学可以关注下这种旅行团。年轻夫妇听说我在找回稻城的车,十分热情的告诉我他们大巴上还有一两个空座,没准可以把我捎回去。我表示感谢,依着他们给的电话询问组织者,组织者说应该没问题。回程的车解决了,心情也跟着愉悦起来。

渐渐的后面又来了更多的人,大部分是骑马的,还有几个藏民和一个胖胖的小喇嘛。小喇嘛虽然看起来体重上200斤,徒步起来却毫不落后,我不由得暗暗佩服。聊天得知藏民们和小喇嘛都是四川人,不过小喇嘛刚从拉萨回来,在拉萨呆了九年学习佛教,这次几个人结伴一起转山。队伍中还有三个小孩,估摸上小学的年纪,小小年纪就这么能hiking,将来定是要爬K2的。

大约11点终于走到了牛奶海。牛奶海印入眼帘的那一刻我顿时觉得不虚此行。那湖水的颜色要怎么形容才好,蓝蓝的,却又不是一般的湖水蓝,像牛奶里混进了蓝染料,怪不得叫做牛奶海。尽管下着细雨,透着层层雨雾看过去,那湖水的颜色仍是那么的...秀色可餐。


在牛奶海玩耍了一会,便向下一个目的地五色海进发。牛奶海到五色海很近,走大约半个小时就到了。五色海的湖水是那种中规中矩的蓝,但依偎在仙乃日的脚下,便格外增添了一分韵味。


这时候,云雾渐渐散去了一些,竟幸运的看见了仙乃日的山顶。


回头看央迈勇,央迈勇的山顶也在云雾里若隐若现。


在五色海矫正了一下手表,五色海海拔4600米,我当时记错了,调成4500米。

在五色海休息了半个小时,吃了个午饭。此时一个男青年嚷到有没有人想继续往上爬爬,刚认识的那对年轻夫妇应声前往,我看看时间尚早,旅行团的大巴下午5点才发车,便同意一起前往。于是我们四人便沿着仙乃日的山脊继续往上爬。上面的风景果然不同,五色海此时已经可以尽收眼底,夏诺多吉也在不远处。


这里雪山的地貌看似与加州很像,但好走许多,因为石子不打滑。粗略看起来是因为石子下面就是植被,薄薄的一层石子不会像加州的层层石子起连锁反应。可能是这里雨水丰富的原因吧,尽管如此高海拔,仍然有不少植物生长着。

尽管路况好很多,越来越高的海拔却让我渐渐吃不消,最终爬到了4851米(表少矫正了100米),算是我平生到达的最高海拔了。

下山的时候竟下起了冰雹,一粒一粒的打在脸上和身上还微微有点痛。后来碰见提前下山的年轻夫妇问我是否知道哪能唱山歌,我说我刚在仙乃日山脊上唱了,年轻夫妇说怪不得下冰雹了,我才恍然大悟我触怒神山了。

== 稻城亚丁(四川的香格里拉) 下篇 ==
晚上住在客车站旁边的旅店里,准备第二天早上5点去等着6点发往成都方向的车。听说买不到票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发车前守在客车站,如果有人误了班车,就可以补票上车。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的守在大门口。大门大约5点半开了,我急切的询问票务员是否还有车票,票务员回答没有。期望中的答案,我只好守在旁边,不厚道的期望谁睡过头,误了班车。结果中秋前夕,中国人民都回家心切,竟没有一个人缺席,但是我仍然不愿意放弃,今天走不了中秋就回不了家了啊。这时候一个去康定的师傅说可以载我去理塘,然后另一辆从得荣发往康定的车还有空位,可以把我从理塘接走。我一听喜上眉稍,赶紧将票钱给了师傅上了车。

尽管又是14个小时的忐忑山路,坐在最后一排的我几次颠到了车顶,心里还是止不住的高兴,可以按时回家了。

路上听说康定回成都的票也十分难买。本以为只有进景区的票难买,想不到连出景区的票也这么难买,真是大假一到,还是呆家里好啊。还好经旁人提醒,找大巴师傅帮忙买了票。唯一的条件是要去住师傅兄弟开的旅店,价钱并不贵,连住宿也解决了,倒也方便。

康定到成都8小时,可是最近修路,听说堵上个四五小时不足为奇。最后早上6点发的车,下午5点到,晚了3小时,算运气不错了。

我的最后一站却不是成都,而是绵阳。平时成都回绵阳十分容易,可今天是中秋节,接着是十一长假,车站人山人海。当好不容易排队轮到我买票的时候售票员却告诉我来错了车站,康定到成都新南门客站,而成都到绵阳的车都从昭觉寺车站发车,我郁闷不已。可昭觉寺车站在哪?后悔当初没做好研究。打车?看着外面拥堵的车流,算了吧,赶到车站估计末班车都发走了。我看了看提前下的地图,不如坐地铁去火车站北站,没准可以搭上北上的火车回绵阳。

成都北站的人潮更加壮观,我不由得感慨,好久不回国,忘了春运是什么样子的了。又排了半个小时的队到售票窗口,售票员却告诉我只有晚上11点的车,站票,凌晨1点到绵阳。我好不沮丧,是在这等四个小时火车呢,还是去昭觉寺车站试试?但是没准末班车已经发走了,去不去呢?最后还是决定一试,坐上一个大妈的摩的,出发。

成都不愧是堵车之都,连摩的也前行得十分艰难,好在到了车站,还有班车回绵阳。我兴高采烈的跳上车,终于可以在中秋节晚上回家了。

Friday, February 10, 2012

The "Wave" Trip



-------- (一)抽签 --------

星期六早上六点多一点,我们开车出发前往Wave的trailhead:Wire pass。

一切都很顺利,包括路况,天气还有昨天的抽签。

昨天我们不到9点就早早的来到了Wave的抽签现场:Grand Staircase-Escalante National Monument Visitor Center @ Kanab, UT(Visitor Center其实就在Hwy 89上,Wendy's和Walker's加油站旁边,很好找,不过我们头天晚上还是确认过地点)。尽管我们提前了将近二十分钟,还是有不少人已经到了,大概十多个。所有人坐在一个能容纳约三十人的小屋子里,屋子没有窗户,我竟莫名其妙的紧张起来,就像考试前一样。

工作人员将一张表递给我,让我填,在星期六/日/一选一天作为想去Wave的时间。我问道今天(星期五)是否还有空位,工作人员摇摇头,说已经没有了,于是我只好死了心等明后三天的抽签。填好表后把表交回,就回到座位上等,短短的一刻钟,觉得异常的漫长。

到了9点,工作人员准时的把门关上,就像考场老师宣布没来的同学已经没有考试资格一样。我对Valas说道:“今天我们一定能拿到permit,才不到二十人”。“不一定,有些group不是所有人都来了”,Valas提醒到。

接下来的一幕真是让我折服了。只见工作人员拿出一打鹌鹑蛋和一个笼子,说道:“我们抽签的方式非常公正,首先我们根据已填的表格念你的名字,同时给你一个号码,然后我们把这个号码放进笼子里。等所有人都被念到,所有人的号码都被放进笼子里,我们开始摇笼子抽签。根据填表的情况,星期六和星期日需要抽签,星期一不用。星期六/日没有抽上的游客,如果你有空,可以再参与星期一剩余空位的抽签。”呃..原来鹌鹑蛋是一个个印有号码的球。

我选的星期六,星期六的游客先抽签,工作人员于是开始念号。我第六个才被念到,Valas打趣说是因为我的名字太难念。由于是第六个被念到,于是就被给了个六号。

开始抽签了,工作人员开始转动小小的铁笼子。不到几秒钟,一个小球滑了出来,“一号”,工作人员念道,一个金发mm欢呼起来。“一号三个人,还剩七个空位”,工作人员又开始转动笼子。“六号”,啊,是我,我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向工作人员挥手示意。哈哈,permit搞定了,竟是这么容易。

抽签继续进行,直到剩余的五个空位被全部抽满。昨天(星期四)唯一一个没有抽到的美国大叔,也抽到了今天最后一个空位。十个空位刚好抽满,只有一个group郁闷的被放到了星期一的抽签中。

工作人员将一份地图递给我们,并向我们收取了每人$7的费用,同时还有两张permit,一张挂在车上,一张系在背包上。地图上有从Wire Pass寻找Wave的路线,附近的topology,以及关键点的照片,不过没有Melody Arch, Alcove, Top Rock Arch等Wave附近其他景点的标识。这些景点的路线和标识,可以参照下面这张地图:

Melody Arch, Alcove和Top Rock Arch,我觉得是十分值得去的。虽然需要Class 3的scrambling,有些地方爬得我既狼狈又害怕,但是到了高处享受俯视Wave全景,感觉一切也都值得了。


-------- (二)Main Wave & Second Wave --------

听从施皖同学的建议,朝着遍历Wave, Second Wave, Melody Arch, Alcove, Top Rock Arch的目标,我们星期六早上5:30便早早起了床,收拾完毕吃完早饭,大约六点一刻开车出发前往Wave的trailhead:Wire pass。

从Kanab出发,沿着Hwy89向东开到和土路(House Rock Valley Road)的交点(下图A),然后继续沿着土路向南开约8.3mile就到了Trailhead:Wire Pass。Trailhead有牌子,而且还有个不小的停车场,所以不会错过。

这条8mile的土路在湿的情况下是不能通行的,且最好驾驶一辆四驱车,当然路况好的时候一辆普通二驱车也能开到(就像我们一样)。我们出发的很早,路面有些结冰,比较坚硬,所以一路开过基本没有什么问题。

到达Wire Pass大约7:41am,日出是七点半,按理天应已大亮,但是太阳却躲在厚厚的云朵后面不肯出来。不过天气预报说今天是个大晴天,所以我想估计我们到Wave的时候天就晴了。

本以为我们是第一个到的,想不到有人竟来得更早,一辆银色SUV已经赫然停在了那里。我们在登记册上签了名,便匆匆出发踏上了寻找Wave的旅程。

由于前一天准备太充分,Wave的地图已经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加之路上有不少指示(堆积起来的石头),一个小时多一点,我们便走到了Wave的入口。

期间超过了在我们之前到达trailhead的一对德国夫妇。他们昨天抽中的时候比谁都激动,想必从德国远到而来一趟很不容易吧。说起来,根据Wiki上所说,Wave之所以这么出名,就是因为出现在过一个九十年代的德国纪录片中。想到这些欧洲人不远千里而来,我觉得自己真是幸运多了。

接下来的自然就是各种照相,可惜天公不做美,9点多还是阴天。我们凑合照了几张,又麻烦德国夫妇帮我们照了合照,吃了个brunch,便开始寻找Second Wave。

Second Wave在Main Wave向西不远处,比较不明显,以至于我到了还不能确定自己到了,直到那位德国妻子走过来告诉我说我已经到了我才凑合确定。Second Wave有些砂石已经损坏,看来这些Wave是十分脆弱的。附近还有一个长得像汉堡包的石头,真想啃一口,又怕把牙给磕掉了。


-------- (三)Alcove, Melody Arch & Top Rock Arch --------

看完Main Wave和Second Wave,时间尚早,不到10点。太阳仍旧不肯从云朵后面出来,想想半天等不到照相的好时机,不如先去探索其他景点,Alcove, Melody Arch和Top Rock Arch。

我们首先探索的是Alcove和Melody Arch。这两个景点挨得比较近,都在同一个山头上。网上说到这两个景点需要Class 3的scrambling,听起来很玄虚,我也不懂这意味着什么。总之来一趟不容易,总得试试先。

我们从Alcove的西北边开始往上爬,这一段topo地图上显示比较陡(等高线密集),很多地方得手脚并用,加上不少地方还有积雪,很滑,我爬得是胆战心惊。Valas虽然也承认有些地方很危险,但是比起我来,可以算得上是健步如飞了。

下图红线是推荐的路线,绿线是我们实际大致走的路线。

有块大约倾斜六十度的峭壁是唯一上去的路径,但是很陡,很滑。我望着下面爬过的石壁,不禁不寒而栗,如果一不小心摔下去怎么办。恐惧让我不敢前行,就算Valas不停的给我示范如何攀爬我也犹豫不愿尝试。最后,我终于恒下心来,将背包交给Valas,在Valas在下面接着我的情况下,开始缓缓的向上爬。我爬得十分狼狈,期间不停的想放弃,如果有人录像,之后一定能拿来笑我。终于,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爬上了这块峭壁,瞬时觉得解脱了。Valas很厉害,一个人背着两个人的包,三两下便爬了上来,真是差距..我不禁感慨。

带着刚刚受过的惊吓,以及对接下来路途的不确定,我心里忐忑的继续跟着Valas寻找Alcove。幸好,接下来再没有这么吓人的峭壁了,我们也在一个小时之内找到了Alcove。Alcove的意思是“凹室”,下图右上是它的全景。这个凹室里面还有一个小沙丘,上面有一排足迹,看来在我们之前不久也有人来过。凹室的墙壁十分好看(下图右下),层次分明,色彩斑斓。

欣赏完Alcove,我们又开始寻找Melody Arch。Melody Arch在Alcove往南不远处,高度也差不多,所以不用向上或向下爬。没用多久,便找到了它。Melody Arch后面还有一个窗口,从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处的砂石,很有意思。

通常人到Top Rock Arch,是首先沿原路返回,然后从Top Rock Arch的西南脚向上爬。但是Valas研究了一下地图,觉得从Melody Arch所在山头的西边插过去比较省力,少越些等高线。事实证明Valas的选择很正确,虽然路上少不了摸索和回头路,我们也在大约半小时之后找到了Top Rock Arch。从Top Rock Arch中看下去可以欣赏Wave的全景,也可以看到正在照相的德国夫妇(他们真是好有耐心,已经等了将近三个小时,一定要等到天晴么)。这时候天倒是已经有些晴朗了,Main Wave泛着金光,煞是好看(下图上)。

后来便一路下坡,于下午一点多回到了trailhead。